查看原文
其他

行远·行知·行悟 | 返乡调研分享汇:我有一段故事,要讲给你听

RUC阳光公益 RUC阳光公益 2022-10-30

编者按

夏日炎炎,蝉鸣聒噪,疫情的限制逐渐接解除,我们可以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也可以走出家门去看壮阔的大海。但疫情的逐渐退场并不代表记忆的模糊,来自2020冬天的回忆仍然提醒着我们那些在疫情中奔忙的身影。

“人大使者家乡行-家国新时代”返乡调研活动中,不同的足迹记录着不同的故事,也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但都能带来同样的感动。

本期推送将把目光聚焦于在调研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历,翻开这本厚重的画卷,我们能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我们都走在践行的路上——调研者


1、走入乡村

抗疫网上的基层工作者

王娅(2019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本科生):

鸡鸣晨起,鸟悦云里。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过年的欢喜,而我踏上了访谈之路。大年三十,我按原计划到达村部并未见到书记的身影,再寻到他家中一看,才发现有村民在他家找他解决事情。我等了一个多小时,书记才稍微空闲。访谈中村委书记除了对防疫工作做了基本介绍,还谈到了这次疫情对于本地民生的影响。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书记电话不断,来往人不断,即使是大年三十,也不得片刻休息。

不同的受访者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各自的心境也不全相同。对辅警进行访谈的时候,他表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对于疫情并未有恐慌的情绪;而对于村医而言,因为每天都要对外地回来人员进行上户检查,其他村民也不禁对她生起了害怕的情绪,她对此表示理解但也禁不住些许落寞。

访谈村委书记 

图源《万众即一心》王娅

每一位受谈者就像一个点,由众多的点连起了乡村基层防疫工作这张网。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感受,都使乡村防疫工作在我心中更加生动清晰。越访谈,越深入;越了解,越清晰。我逐渐明白正是因为万千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我这一个平凡的人几乎感受不到疫情的侵袭。至此,我不得不感叹党的号召力无比强大,强大到再小的组织听到令下立马行动;中国人民的心无比团结,团结到一心即是万众,万众即是一心。

鞭炮放完了,天也放晴了,花也悄然开了,我也快离开了。但是我知道他们仍在努力,不松懈,直到战“疫”真正胜利的那一刻。


2、走近武汉

神州大地已春暖花开

曲嘉怡(2020级财政金融学院本科生):

从全国疫情的“风暴眼”,到院士、专家眼中“目前全国最安全的城市”,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也感动了太多。

这次调研让我又回想起那段临近高考的岁月,那是对生命安全的担忧,是对成绩下落的恐惧,是一次次凝望着疫情地图上的深红时的彷徨无措,是一次次擦干为奋战一线的人们流下的泪水。望着不断攀升的数据,看着一条条手机上哀嚎的求助,目睹着灾难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层厚厚的雾霭笼罩在武汉人的头顶。想想18年前那场相似的浩劫,我只是听说,而今天,我和千万武汉人一起站在“暴风眼”,要知道,那里是没有风的,那里是极寒的。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这是宿命,是挑战,更是磨砺,是成长。再看看曾经在疫情期间写下的些许文字,真挚而朴实,似乎那个焦虑弱小的高中生又出现在眼前,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正是经历了一年前的那场灾难,才成就了今天这勇敢坚强、清醒冷静的大学生。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舞蹈。”这次疫情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还有数以万计的警察、社区干部、志愿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等冲在前线保护我们,他们辞别亲人,冲向一线,做和时间赛跑的“最美逆行者”,做确保群众安全的“守护神”,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深爱的家国,在战“疫”中勃发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次访谈调研,我对“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阴霾已经散去,神州大地已然春暖花开。我无悔做一名武汉人!


3、走入基层

每一份支持都值得记录

李柯蔓(2020级文学院硕士生):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在联系调研对象的过程中,收到了各个部门各个组织的大力支持,资中县政府、资中县公安局、资中县共青团、资中县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小东社区、谷田坝村社区、笔坛社区等的大力支持。许多人在得知这个调研项目时,纷纷表示支持。他们说:“大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亲身感受最真实的社会风貌,是非常好的。我们一定大力支持!”我遇到了工作中自信大方认真尽责但在接受访谈时会有些许紧张的社区书记;遇到了谈起防疫志愿服务,谈起党和人民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教师志愿者;遇到了哪怕青春的面庞稍显稚嫩,但青春的力量无比坚毅的00后志愿者;遇到了不善言谈,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精神的新上岗的护士……

在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小波折。经镇派出所推荐,我准备和“资中县公安局抗击疫情党员先锋队”进行访谈。但因为整个春节期间他们工作繁重,几次前去都因局里紧急任务而中断。我也是第一次现场感受到了公安人员们出任务的紧迫。为此,资中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提供了一份视频,是他们抗击疫情期间工作的缩影,便于作为学生的我进一步领悟战疫精神。

与教师志愿者的访谈 

图源《家乡资中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使命担当和个人心理探究》李柯蔓


4、走向社会

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刘志昊 (2020级商学院本科生):

在疫情全球流行的同时,国内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当很多国家无法为民众争取到新冠疫苗时,中国政府早已做出承诺:“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费用政府兜底。”

当我看到这一幕幕鲜明的对比,不禁思索其中的原因。在我实地调研,采访抗疫人员后,这一切豁然开朗。

我从春节期间牺牲与家人团圆,奔赴湖北抗疫近四十天的张医生身上,看到了背后无数像他一样舍小我为大我,坚守职责的医护人员,是他们救死扶伤,传承杏林精神。我从寒冬时节,仍坚持每天绕村寻访的马书记眼中,看到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他们深入基层,承担起抗疫“最后一公里”的重任。

厚厚的防护服下是一颗炽热的心,一层层的口罩后是坚定的面庞,一道道印刻在脸上的痕迹是必胜的信念。隆冬寒月,他们温暖了整个中国,点亮了广袤的华夏大地。

我知道,他们也都是普通的人,也是平凡的人。我从他们提及父母子女时饱含泪水的双眼里,能够看出他们对家人的不舍与愧疚;我从他们一声声的叹息中,能够看到他们为国为民生发的忧愁。

但是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是这场疫情阻击战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的名字值得被铭记,被写进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中。

他们伟大,源于他们奉献出的大爱,源于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试问这样的人,何其高尚,何其英雄!

当我开始调研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但当我看到医院里奔走于各个科室的“白色身影”,看到村头站岗的防疫人员胸前鲜红的党徽,看到从湖北胜利归来的援鄂医疗队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这一切都有了答案。

采访他们之后,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疫情防控的胜利?我想说,是那一批批敬岗爱业的医护人员,是那一群群前仆后继的基层党员,是无数自发配合、相应政府号召的民众,是延续了几千年、今后也将会继续延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备战高考的学生,我可能很难想象他们工作的艰难。但是我想在此表达对他们的钦佩与感谢,感谢你们送来寒冬里最温暖的火把,感谢你们驱赶令人恐慌的疫情。

2021,希望祖国山河无恙,祝愿华夏盛世太平。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一同携手并进,奔向明天。

采访援鄂医生 

图源《从基层视角审视抗疫成功的因素》刘志昊


二、他们曾站在抗疫的一线——受访者


1、寻访干警

战疫一线的挺拔之松

白如雪(2018级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我花了两天时间,在检查院顶楼的图书馆而五位干警细聊参与社区防控的经历。

其中一位有十多年参军经历的干警叔叔说:“我是从部队回来的男同志,有责任多做一些事情。” 这位获得防疫先进个人的叔叔是最早到岗的一位,也是坚持最久的一位。在自己的轮值任务之外,还热心帮助其他同事承担轮值,甚至替一些家里有困难的同事带孩子。从大年初二到三月底,他一直住在单位没有回家。他还告诉我,疫情刚爆发的时候,防护物资来不及到位,但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没有口罩、护具和防护服,他就自己动手,把旧雨衣改造成简易防护服,戴上家里仅剩的口罩,第一批走上防疫一线。他给我看了当时的照片,照片里他穿着发皱发灰的旧雨衣,带着灰色口罩,站得很直。尽管年近五十,离开军队多年,仍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军人独有的坚毅勇敢的气质。

由于防护服并不宽松,里面不能穿得很厚,羽绒服、棉大衣更是穿不进去。隆冬2月正是郑州最冷的日子,时不时刮风下雨。有位干警姐姐感慨道,一个同事冻出来的风湿到现在都没好。但她没有多谈工作的辛苦,转而说起自己走错岗的同事:“我同事还跟我招手嘞,她以为我替她看呢!”她乐呵呵地笑着。当时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图书室,她轻松地说着哪个院凉快、哪个院暖和,仿佛那三个月里面对的并不是惊心动魄的疫情,而是一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检察院干警 

图源《公共危机下的运动式治理》白如雪


2、寻访山区

人民群众的保护伞

王一钦(2018级中法学院本科生):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璧山区人大代表舒洪波没有休假,选择回到她所在的选区——大兴镇符家村,挨家挨户给村民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舒洪波所在的符家村,位于璧山城区西大门,是璧山进出大兴、正兴等镇的主要交通要道,进出人员、车辆繁杂。为防止疫情扩散,符家村委决定,对进出村庄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管理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的及时隔离、报备。

因此值守村交通安全劝导站便成了该村防控疫情的最前沿。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祭祖上坟,可舒洪波却没有回老家,一大早便来到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带着口罩,与其他值守人员一道,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值守。

1月29日,有群众向她反映大鹏春鸿佳苑小区疑有外地来的人员,具体住在哪户不详。她听到这个情况后,午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来到这个小区,挨家挨户询问,四栋楼24个单元累计爬了近100层楼,终于在9单元2-4的住户家找到了这个外来人员。从疫情开始直到1月31日,经她一个人走访排查出的从重庆市外回来的人员就达80多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更应该积极履职,发挥代表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积极向群众做好宣传防护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舒洪波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志愿工作者像舒洪波代表一样,他们不辞辛苦,扎根基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3、寻访医生

医患关系里的点滴温情

张文康(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宝鸡地区十三个新冠肺炎病人中,有特殊的一家人。其中无意识下将病毒带给家人的一位患者自身患有抑郁症已经三十多年,长期服药。患病进入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使得他与家人分隔,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出现厌世情绪,绝食、拒绝治疗;另一位患者有脑梗病史、年龄较大,恢复期长,心理压力大,也拒绝诊疗。受访者中的两位医护轮番照料、沟通、联系家人以及精神卫生科介入,二人康复出院。在救治后期和康复后追踪过程中,患者反复向医务工作者表示谢意,最终理解医生所为,配合治疗。这两段故事在三位坚守本地医院隔离病区的受访者口中反复被提及。同时,远离家乡支援武汉的受访者也总是对患者依赖、信任的情状难以忘怀,这些事迹之所以被记住,是因为受访者从中体会到获得感和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满足。

省援鄂医疗队的李医生表示,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由于长期工作患病休息后返回岗位,病人的一句:“终于看到你了,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了”。“这样的真情流露,上一次还是在西藏阿里”他回忆道,“听人说,一个是七八十年代,尤其 70 年代医患关系特别和谐。所以说我觉得因为这么多年,医疗环境变化比较大,所以我觉得一个病人对医生的这种信任,特别感动”。


4、寻访社区医生

汗与泪灌溉患者心灵

曲嘉怡(2020级财政金融学院本科生):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最大的痛苦绝不在于你见过了多少苦难,而是你见到这些苦难却无能为力”这是一位遗体消杀队医生的哀叹。

社区医院里的医生工作繁多,很多都是“体力活”。他们会为居民区、隔离点进行消杀,他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水从一楼楼梯口开始一步步往上走,有时候都会汗流浃背、喘不上气;他们会为尸体消毒,克服畏惧情绪,适应自己的工作;他们会每天为隔离点的病人查房,给患者测体温、量血压、测血氧饱和度、发中药、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写查房记录和病历,人手不够,所以常常一个人承担两个人的工作;不少住在隔离点的都是疑似病人,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会有跳楼倾向。

社区医院没有如大医院般先进完善的设备,里面的病人虽大多病情较轻,但却普遍长期住院停留,不少天天“妄想”已经染上了新冠,也有不少认为自己没有病,试图逃出隔离点,情况很复杂。这里的医生不仅要对病人进行病情监测,更要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他们用温情感染病人,用真情取得信任,用爱抚慰病人心头的伤。他们为随时接受任务,也防止将疫情的风险带给家人,他们住在了隔离点,甚至将沙发睡塌陷,近三个月不回家......当他们衣衫浸透,当他们嗓子沙哑,当他们脸庞被严严实实的口罩勒出一道道的印痕,当他们一次次头晕呕吐......他们深知工作的辛苦、压力的繁重,但他们选择留下来的那一刻,便也有了坚持下来的决心,为了病人,为了家人,为了千千万万的武汉人,更为了用自己的一份汗水与坚守帮祖国渡过难关!


5、寻访街巷

动人歌声书写众志成城的乐章

张文康(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忆,“在武汉55 天,期间我生病在宾馆床上躺着,满头大汗,疼得受不了,没掉过一滴眼泪。但(从武汉)走的那天,在大巴车上坐着,从宾馆出发,往天河机场走,大家开始唱歌,唱《歌唱祖国》,唱了一句,就开始掉泪,也不知道哪一处受到触动”,“以往提到党的艰辛、国家伟大,停在口头,这一次是真正感受到”。去往武汉之前,宝鸡市首批援鄂医务人员中只有三位党员,回来时已经变成13位。物资援助、费用全免、党员在先、人民配合,这样众志成城的局面打动了被访者,也打动了身处其中的我们。

访谈隔离病房医生 

图源《平疫结合:后疫情时代良性医患沟通与标准化制度建设》张文康


6、寻访人民警察

方舱医院的日记

唐麟翔(2020级外国语学院本科):

笔者采访的汤警官,是一名社区民警。疫情期间,响应公安局党委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了方舱医院的执勤、安保工作。汤警官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其十五年多的社区工作经验,将方舱医院变成“小社区”,不仅仅是站岗维护,还跟着护士一起查房,跟病患聊天了解情况、需求。

在医院执勤期间,常常会遇到一些病患情绪不稳定,大声吵闹,不配合治疗,影响其他病患休息的情况。这时候,警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解作用。对于病患,警察做到温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汤警官讲到,曾有一位大姐,在方舱医院情绪激动,要求出院。了解实际情况后,发现原来是因为医院饮食不习惯,加上自己生病,胃口不好,觉得饭菜不好吃,所以出现了焦虑、烦躁情绪。他便在交接班以后,前往医院附近的小超市,购买了一箱酸奶、一篮水果,第二天进仓执勤时,密封打包好,亲自送给了这位女士。后来,该患者慢慢转变态度,配合治疗,还给周边的患者加油打气,一起共克难关。

后来,需要汤警官带东西的病患越来越多。他就用原来处理社区事务时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记载每个病患的需求。有的需要洗发水、梳子等生活用品,还有的需要水果、山楂片等食品调节胃口,他都亲自购买,送给病患。对于病患提出了给现金,他则以“方舱医院外的东西可以带进去,但是里面的东西带不出来”婉拒。他用自己社区管理的智慧,和方舱医院患者打成一片,真正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与汤警官的访谈 

图源《坚决打赢“战疫”人民战争》唐麟翔


结语

夏天的烈日冲淡了我们对于上个冬天的记忆,可读一读调研者们行在足下的体悟,受访者们在冬日留下的珍贵足迹,好像又能看见疫情中奔忙的身影,听到酒店与医院间遥相呼应的道谢声,感受到那股催人泪下的情怀在心尖震动。

奔涌的流水裹挟着阻挡前路的泥沙而俱下,还世间以清净安然。无私的流水会永远清澈,我们也会永远记得翻开这段故事,看一看曾经跨越无限困难的过往,且舞且歌,鼓舞自己成为新的潺潺流水。

往期 ·回顾

文案 | 文化发展事业部 人大使者家乡行“家国新时代”调研报告

图片 | 人大使者家乡行“家国新时代”调研报告

封面 | 姚媛媛

排版 | 姚媛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